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二十四桥明月夜全诗

   日期:2024-03-16     来源:www.huijvwang.com    浏览:382    
文章简介: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描写的是扬州的别样景象,诗中选取了二十四桥这首写意很美的桥,别有用意。之所以名为二十四桥,据言是由于过去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桥上吹箫。

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描写的是扬州的别样景象,诗中选取了二十四桥这首写意很美的桥,别有用意。之所以名为二十四桥,据言是由于过去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桥上吹箫。

二十四桥明月夜全诗

寄扬州韩绰判官

唐·杜牧

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

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什么地方教吹箫?

注解

①韩绰:事不详,杜牧另有《哭韩绰》诗。判官:察看使、节度使的属官。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。

②迢迢:指江水悠长遥远。一作“遥遥”。

③草未凋(diāo):一作“草木凋”。凋:凋谢。

④二十四桥:一说为二十四座桥。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·补笔谈》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字一一做了记载。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,清李斗《扬州画舫录》卷十5、“廿四桥即吴家砖桥,一名红药桥,在熙春台后,……扬州鼓吹词序云,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,故名。”

⑤玉人:貌美之人。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。教:使,令。

译文

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,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。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,你这美人目前什么地方教人吹箫?

赏析

唐文宗大和七年4月到九年初,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(使府在扬州)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,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。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将来,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。

这是一首与友人韩绰调侃的调笑诗。

第一是远景,青山绿水;第二是全景,秋草未凋;第三是近景,二十四桥;最后是特写,玉人吹箫。

动人的是景,感人的是情,由于这是他们当年所一同历程过的情景,原处一地,现隔万里,景在情就在,情在景依然,无论是以景写情,还是以情带景,通过如此的画面来写出对友人的思念都顺理成章。

创作背景

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,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,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(835年)或开成元年(836年)秋。唐文宗大和七年(833年)至大和九年(835年),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,与韩绰是同僚。

唐代的扬州,是长江中下游兴盛的都会,店肆林立,商贾如云,餐厅舞榭,比比皆是,“每重城向夕,倡楼之上,常有绛纱灯数万,辉罗耀列空中,九里三十步街中,珠翠填咽,邈若仙境”(《太平广记》卷273引《唐阙文》)。“性疏野放浪”的杜牧,在这种环境中,常出没于青楼倡家,有不少风流韵事,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,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。

作者介绍

杜牧(803年—852年),唐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字牧之。杜佑之孙。唐代文学家、大和进士。晚年长居樊川别业,世称杜樊川。

文以《阿房宫赋》为最著名,诗作明丽隽永,绝句诗尤受人称赞,世称小杜。与李商隐齐名,合称“小李杜”。代表作《泊秦淮》《江南春》《赤壁》《题乌江亭》等,脍炙人口。年轻时即好读兵书,曾注曹操所定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。又著《罪言》《战论》《守论》《原十六卫》等文论当代兵事。会昌三年(843年),昭义军乱,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,为德裕采纳。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《樊川诗集注》《樊川文集》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